引进高新设备,革新生产工艺,这是锡山经开区提升区域传统产业的一记实招。作为全市起步最早的开发区之一,锡山经开区传统类制造业企业居多,“只有采用高新‘基因’重构产业格局,才能让传统企业‘高大上’起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而且,随着经开区对自身发展状况认识的逐渐深入,引导传统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基提质,也成为强化园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必修课程”。
去年,30多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刀阔斧加大技改力度,投入资金首超70亿元,产业链向下游拓展、产品向高端迈进。正在加快推进的重点技改项目,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所有技改项目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长性,可让传统企业逐步实现与‘高新’配套。”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国泰精密实施的二期工程项目以延长产业链为主,且主要产品由中端趋向高端,预计营销增幅可达100倍。吉兴汽车部件投入2亿元建成国内同行首家声学研发中心,平均3.5天就成功申报一项专利,其中约七成为发明专利,被誉为“中国汽车声学部件迈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开端”,工厂亩均产出预计将比建厂时增长3倍多。目前,锡山经开区又在制定10家独立注册的产业研究院发展计划,力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今年将率先建成3家。
通过加快植入高新“基因”,锡山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获得“新生”。上半年,17家企业申报为省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民营科技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8.7件,是全市平均的3倍、全省现代化指标的4倍。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前6月,经开区已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亿元,同比实现较大增幅。
为了推动企业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力度,锡山经开区专门出台鼓励企业实施技改的扶持政策。今年起,经开区管委会每年对传统企业技改激励专项资金将达2000万元。按照规定,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设备改造、科技创新和品牌申报等。与此同时,经开区管委会还将科技方面综合能力评判,引入到项目前期招引的打分评审机制中,力促分值权重达到40%以上,以确保所有引进项目具有较高科技含量。 (东 流)
(本文刊于《无锡日报》8月6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