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拓展活动渠道。十年以来,“青年援才计划”始终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主题,积极回应党政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直面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青年援才计划”通过参观学习、培训座谈、岗位实习、参加社会实践等暑期实践,带领大学生认识、调研各类代表性企业,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拓宽社会视野和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契机,引导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走访、参观、调研各类企业,学员们体会到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间工作氛围和文化内涵的差异,认识到了生产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发展思路上的异同,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给新材料、电子商务、云计算等新兴领域企业发展带来的旺盛生命力。十年间,“青年援才计划”走进分布于无锡各地的代表性企业51家,涉及金融业、金属钢贸、船舶制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计算机软件、车辆装备、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多个领域业,大幅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为就业创业之路开阔了眼界、夯实了基础。
立体化提升就业认识。在“青年援才计划中”,东北塘街道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大学生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个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一是老师指导。邀请党校老师、学者教授和企业家代表,为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分析自身问题和寻找提升路径方面讲授理论与实践知识,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大学生给出分类指导意见,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二是同学思辩。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大学生围绕“就业和择业哪个更重要”、“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怎样克服大学生经验不足的短板”等问题展开思辨,通过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形式碰撞出青春和智慧的思维火花,不断深化对就业创业的认识程度。三是往届传道。举办“青年援才”青春邀约分享会,邀请往届大学生等“过来人”分享心路历程和经验体会,勉励当下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既提高暑期社会实践参与质量,也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多途径提供岗位实习。每一期“青年援才计划”,街道根据学员自身意愿和专业情况,安排其进入机关、社区、企业等单位实习,在一线岗位上亲身体验,与干部职工们一起上下班,强化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培养端正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街道注重与辖区重点骨干企业联系,梳理各家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信息,各企业也都大力支持“青年援才计划”,为大学生步入“准职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十年以来累计提供实习岗位147个,共有316位大学生参加“青年援才计划”,其中,17人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3人扎根基层社区服务群众,296就职于各大企业;109人在东北塘本地实现就业;有40余名贫困家庭大学生通过“青年援才计划”树立了面对困难的信心,并立志毕业后或已经在锡山就业。通过“青年援才计划”,大学生掌握了求职、就职的基本技能,对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有了直观的认识,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全方位组织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青年援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十年以来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达382人次。在活动开展期间,“青年援才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与梓旺、锦旺新村的两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团结协作,学习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从社会工作者专业的角度体察群众所需所盼,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义务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了大学生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在社会上进一步倡导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
经验启示
大学生就业的先导。“青年援才计划”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角度出发,紧密围绕“共青团所能”的工作要求,引导大学生在校时提前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思考和规划,直观地认识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把暑期社会实践做深做实,为今后大学生成功就业指明方向。
区域化团建的亮点。“青年援才计划”工作内容面广量大,对基层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东北塘街道将该项工作作为区域化团建的“抓手工程”,既锻炼团干部承联内外、沟通上下的工作能力,又整合各地的团内外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将区域化团建在工作实践中引向深入。
惠民生帮扶的抓手。近年来,“青年援才计划”注重帮扶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将困难大学生的实习、就业作为团工作中的民生工程来抓实抓好。特别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帮扶指导,鼓励大学生画好人生发展轨迹,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一些家庭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或个人的发展,已经成为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