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镇上的“关工老伴”

  我是鹅湖镇关工委的一位“五老”,2008年退休的老师。刚退休,就被镇关工委选去参加“向日葵”工程活动。

  荡口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小唐,是需要社会帮助的“学困生”。镇关工委把帮扶任务交给了我。小唐从小没了父亲,母亲远嫁,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成绩在班内倒数第二。帮扶,谈何容易。但看到他白发苍苍的奶奶那求助的眼光,我就安慰她说:“你别急,我来辅导他,不收一分钱,让他在各方面有所进步。”她听了,脸上有了笑容,眼神有了光。

  为了孩子安全,我每逢星期六上午7点乘车自带开水去小唐家,上三节课,从读写默习作上下功夫,课后做思想工作,语数英都给他补。等补完课乘车回去,已是11点多了。我想饭还没烧,老伴吃饭咋办?等我到家,从不下厨的老伴却已把饭菜做好了,笑着对我说:“饿了吧!凑合着吃吧!”我看着笨拙的刀工切的菜,虽然不合我胃口,但我感觉很香甜。就这样,在我和小唐的共同努力下,他成绩慢慢上去了,五年级就拿了进步奖,以优秀成绩升入初中。三年的帮扶任务完成了,小唐的奶奶笑了,逢人就讲,我家孙子能有今天,多亏了周老师这个好人。其实,我背后还有个原先从不下厨的“后勤部长”。

  2014年,我被三新村聘为校外辅导站辅导员,村关工委把帮扶一年级学生小陆的任务交给了我。小陆父亲遇车祸死了,妈妈忙于生计,爷爷奶奶对他缺乏管教,心野,喜欢玩。一学期下来连拼音都不会读。在辅导站,他补课不认真。一天,我看他磨磨蹭蹭,叫他快写。他爷爷在外面也说了一句,快写。小陆放下笔,冲出去了。晚上,我把这情况给老伴说了,也讲了我很难帮扶他。老伴看到我有为难情绪,鼓励道:“你可不能打退堂鼓,孩子小,你要改变方法,多动脑筋,上了一堂课让他玩玩,家里的玩具让他玩,也可以给他讲讲故事,让他知道读书的好处。你要耐心再耐心,把他教好了,他的这个家才有希望。”后来,每逢他来,我总是笑咪咪的,不摆老师架子。老伴在下课时拿出水果、点心让他吃,让他感觉在我家像在自己家一样。他的学习主动了,知识就记住了,另外,还对他进行礼貌教育。

  我家老伴还常常与小陆的爷爷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陆的语文数学都有了进步,告别不及格了。我经常表扬他,让他对学习有信心。就这样,小陆在我辅导站六年,十二个学期,我和老伴打胜了一场硬仗,持久战。为了他,我们六年没去汕头女儿家过冬,假期也不去旅游。六年默默地为了这个孩子,现在小陆已在初中学习,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现在,看到我们老两口,他叫得别提有多亲。这些年,每逢节假日,我都坚守在辅导站,帮扶过的学生不计其数。

  在鹅湖镇关工委,我还负责宣传报道工作。为了写出高质量稿子,我与通讯员们一起参加新闻业务培训,哪儿有突出的事例就奔哪儿采访,拍摄照片。近几年,在区关工委征文竞赛中,我有多篇稿件获一、二、三等奖,有的还被《无锡日报》刊登。每当我完成一篇稿件,我家老伴都要给我审审稿,提提意见,他是我的第一个读者。

  每年,我拿到各级关工委颁给我的奖励证书,除了告诫自己要继续努力外,还会第一时间把证书递到我老伴的手上,激动地说:“这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时他也会说上一句:“你这么热爱关工工作,我一个老党员,与你一起出点力也是应该的。”这就是鹅湖古镇一对“关工老伴”,携手同走关工路的真实写照。    (周玲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
   第04版:关注
区发展改革委压实电力、金融行业“四方责任”
答好冬训三张卷 走好党员赶考路
退役军人“疫”线显担当
图片新闻
最美不过夕阳红老人接种亦从容
关爱船民受好评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古镇上的“关工老伴”
又一央企总部落户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