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红色记忆 弘扬革命传统
——锡山区革命遗址掠影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港下战斗纪念碑
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蔡鸿生旧宅)全景
无锡县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纪念碑全景
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旧址纪念碑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查桥英模纪念馆
东北塘职高学生在纪念碑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纪念设施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位于黄土塘老街的东南、黄土塘小学西面。

  纪念碑记述了1939年5月抗日战争时期黄土塘人民配合新四军“江抗”支队在小成上奋力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那次新四军“江抗”部队与日军在黄土塘的激烈交战,是来自闽东根据地富有作战经验的老红军首次东进到无锡境内与日军交战的第一次正规战斗,共歼灭日本鬼子30余人,其中一名大佐指挥官被击毙,首战告捷,震惊了当时的日伪统治者,提高了我军军威,大大地鼓舞和增强了广大人民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意义十分重大。

  如今,当时新四军“江抗”战士英勇杀敌的事迹,早已被载入地方抗日战争史册。为缅怀新四军“江抗”战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原无锡县政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该旧址建起一座纪念碑,并于2005年5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锡山区黄土塘村民委员会出资10万元,重新移地扩建了碑址,苍松翠柏,环境宁静优雅,气象肃穆庄严。

  小成上战斗,见证了有着光荣传统的黄土塘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协同新四军“江抗”战士对日本侵略者的同仇敌忾。小成上村民以前的老房子墙壁,在七十年代后期仍能找到当年激烈枪战的累累弹洞。成为现在年老的长辈们传之后人,晓喻后生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生动宝贵材料。

  2003年,黄土塘战斗纪念碑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都有附近周边中、小学生及党政机关人士前来缅怀瞻仰,同年被命名为锡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小学西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48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20平方米

  形成时间:1939年5月

  利用时间:1991年5月

  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利用级别: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港下战斗纪念碑

  位于港下沙子港原港下大桥旁(老桥现已拆毁)。

  1940年6月27日,“新江抗”参谋长张开荆、第一支队长戴克林率部从常熟塘北向西挺进至顾山、王庄一带(锡、澄、虞三县交界处),与无锡独立支队会合。翌日晚,“新江抗”与江苏省保安第三纵队(简称“保三纵”)的赵北、马乐鸣部在王庄东北的任巷发生遭遇战,双方各有少许伤亡,无锡独立支队指导员陈宜民牺牲。29日,赵北、马乐鸣集中“保三纵”的第一、二支队1000余人,分别从庙桥和顾山夹击驻五房庄的“新江抗”一支队和无锡独立支队。“新江抗”与无锡独立支队予以还击。先由无锡独立支队在安家塘坝埋伏击垮了马乐鸣部100多人的进攻。随后双方主力在朱家篱笆头展开白刃战,“保三纵”退至港下大桥,以桥为隘,架设机枪,火力封锁桥头,使正面抗击的“新江抗”部队伤亡数十人。之后,“新江抗”派部迂回“保三纵”背侧,遂将其击溃。前后经4小时激战,毙伤“保三纵”200多名;“新江抗”一支队及无锡独立支队伤亡干部、战士60多名。

  在这场战斗中,无锡县委组织港下镇五房庄、蒋湾一带的党员和群众成立救护队火线抢救伤员,协助部队打扫战场,搜集战利品。港下战斗打开了澄锡虞地区抗战新局面。1990年6月,港下乡党委、乡政府在此建标立碑。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港下大街沙子港旁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1平方米 

  形成时间:1940年6月

  利用时间:1990年6月

  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民路老街。

  约1931-1936年由实业致富的蔡鸿生建造,是民国时期的清水墙西式建筑,两栋三层,德国进口的彩色马赛克贴面铺地,结构精巧,装饰考究,水、电设施等一应俱全,是当时洋房建筑中的上品。占地约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不包括后院),享有当时的几个第一:第一个有抽水马桶的建筑,第一个有西式浴室的建筑,第一个有自来水的建筑等。

  1941年2月4日,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驻于此,因蔡洪生的历史身份问题,在编写革命史时有意回避这一事实,所以现在的档案中很难找到确切的互证材料。

  1945年夏,新四军包厚昌部曾与日军在此发生激战,战火烧毁西半部建筑包括大门及水箱等,激战中击毙日军两名,即为民间流传的“火烧蔡鸿生洋房”事件。

  解放后,鹅湖镇人民政府把烧毁的建筑修茸恢复,并为区、镇人民政府办公地,曾改作镇文体中心图书室和活动中心,现作为荡口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办公用地。2003年,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蔡鸿生旧宅)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民路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171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080平方米

  形成时间:1941年2月4日

  利用时间:2003年

  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

  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位于锡山区厚桥街道嵩山山腰,距离太湖地区十大古刹嵩山寺只有10多米,周边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在抗日战争时期,嵩山寺是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和民主争取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1939年9月,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总指挥部设在嵩山储埂上,部队东进至上海回师无锡后,总指挥部在嵩山大悲阁厅内举行了宴请会,到会的有无锡地方各界人士近80名,会上宣告了“江抗”东进任务已经胜利完成。

  1940年6月,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新江抗”)一支队,由参谋长张开荆率领,从常熟西移至无锡港下地区,与无锡独立支队会和,取得反顽斗争胜利后转战到达查桥、厚桥一带。7月的一天,无锡县各界抗日联合会在嵩山寺前面的大广场上,举行军民联欢大会,2000多名民众和战士热烈庆祝新江抗军西移反顽斗争的胜利。

  1941年2月4日,正逢农历正月初九嵩山寺节场,无锡地区2000多民众穿新衣、戴新帽,欢乐地涌向嵩山寺广场,参加无锡县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召开的成立大会,会上无锡县第一任县长王承业(即王仲良)宣读了新江抗政治部一月二十二日的通令,宣布无锡县政府正式成立,这次会议标志着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1年6月,无锡县苗圃场立无锡县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纪念碑。由于损坏严重,2009年4月,厚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旧址重新立碑,以示纪念。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嵩山村嵩山寺南15米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1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平方米

  形成时间:1941年2月4日

  利用时间:1991年6月

  纪念设施

  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旧址

  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旧址坐落在现锡山区东亭街道铁墙门公寓内。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当天下午,苏锡工委负责人吴苏、锡澄工委负责人江革、锡西地区的陆道南以及苏锡、锡澄两地区的武工队员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东亭镇。24日,随大军南渡的新任中共无锡县委副书记刘云、副县长张卓如和留守在江南的新任县委副书记赵建平、县长薛永辉等,从四面八方胜利会师于东亭镇,在一片欢乐声中宣告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胜利诞生。

  解放之初,由于在无锡县的基础上,划分了无锡市和无锡县,而无锡县在无锡市的周围,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场所而选择了在东亭镇正式建县(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办公用房为丁绍虞私房,解放前由东亭镇公所占用)。现旧址已拆除改建成商品小区,只保留了1991年6月中共东亭镇委员会、东亭镇人民政府在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旧址上建立的中共无锡县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旧址纪念碑一座,已无他物保留。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铁墙门公寓内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3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平方米

  形成时间:1949年4月24日

  利用时间:1991年6月

  锡北革命烈士陵园

  锡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锡北斗山西北侧。

  该陵园占地面积14417平方米,建筑面积895平方米。其中锡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陵园中部北侧,五间陈列室建筑面积为211平方米。

  锡北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是位于斗山南山支西侧的锡北革命烈士墓,建于1969年春,后随着周边烈士墓的迁入,原无锡县人民政府经勘察和论证后于1983年迁建烈士墓于现址,并改建成“锡北革命烈士陵园”,陆定一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陵园内安放250多名烈士英灵,还有一批无名烈士。其中有参加过长征的严朴烈士,抗日英雄尤国贞、严公伟等烈士,以及解放后光荣献身的邓正晓、张均烈士。

  2007年秋,锡山区政府决定改扩建烈士陵园,区、镇二级投入450万元,新建停车场2700平方米、烈士事迹陈列室五间、休闲亭四个和接待办公楼等。锡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随同馆内反映锡北地区人民自1924年大革命时期以来的革命斗争史迹、建国后艰苦创业成就史料迁并入陵园,墓区全部改建,烈士石碑换成碑匣,整齐划一、庄严美观。整个陵园修缮一新,2008年清明开始接待扫墓群众。

  1996年锡北革命烈士陵园被中共锡山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锡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中共锡山区委命名为“锡山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无锡市命名为“无锡市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现已成为锡山区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八士斗山西北侧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895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4417平方米

  形成时间:1969年

  利用时间:1983年

  利用级别: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查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查桥英模纪念馆  查桥革命烈士纪念碑、查桥英模纪念馆坐落于现锡山区安镇街道吼山东南坡,与吼山公园交相辉映。

  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查桥是无锡革命老区之一,有革命烈士43名,还有无名烈士。新中国成立后,查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5年原查桥乡政府在境内吼山南麓始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996年,查桥镇政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全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查桥的热情,根据吼山公园整体规划,总投资100多万元,整合原无锡县老干部追思堂,新建“查桥英模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由镇政府总体设计、建筑公司承建,于1998年3月竣工开馆。在筹建中得到了广大党员的大力支持,纷纷以缴纳特别党费形式捐款,其中邓华烈士儿子(养子)缴纳特别党费500元。

  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碑高13.8米,坐落于广场中央,查桥英模纪念馆系三开间二进平屋,东侧有配套屋4间,仿古建筑风格,飞檐琉璃瓦。1998年3月竣工开馆,馆内布展44位烈士传略,邓小平词和宣传画匾等,被列为县(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吼山脚下(南麓)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500多平方米

  形成时间:1975年2月

  利用时间:1998年3月

  利用级别: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严埭战斗纪念馆

  严埭战斗纪念馆位于东北塘街道严埭社区严埭桥堍。

  1941年7月19日深夜,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一营一个加强连突袭锡北水陆要冲东北塘严埭街日、伪军据点,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团长吴泳湘,命令经过精选、预训战术的第一营长吴时瑞率1个加强连、1个短枪班、携轻机枪4挺,从张泾响墩上出发奔袭严埭街敌军据点。几分钟的战斗,俘获敌中队长以下官兵20余名,缴获短枪1支、步枪19支、指挥刀2把、手榴弹、子弹3箱,我军无一伤亡,取得锡北地区反“清乡”斗争的首次大捷。

  1995年8月,东北塘镇党委、镇政府在此建立了“严埭战斗纪念碑”, 2007年4月,由市、区老促会和原东北塘镇政府一次性拨款75万元,在“严埭战斗纪念碑”后面新建了“严埭战斗纪念馆”,修建了护栏、院墙和巨幅立体浮雕,四周种上了杨柳、桃花、冬青等植物,馆中配有东北塘各个时期革命烈士的图片、图画和各种文字资料,充分展示了东北塘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每年街道党政领导及大量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前来严埭战斗纪念馆参观,特别是街道各小学、中学和中专的学生,每年都会分几个批次,来到纪念馆接收爱国主义教育。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严埭村严埭桥堍

  面积:建筑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60 平方米

  形成时间:2007年4月1日

  利用时间:2007年4月1日

  利用级别: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锡山区革命遗址掠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线
   第04版:关注
留住红色记忆 弘扬革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