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二中队季华家庭
季华同志现任锡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二中队指导员,他的妻子顾慧芳是云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儿子季晨涛今年14岁,在无锡市长安中学读书。在这个大家庭中,夫妻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满满,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人睦千秋福,家和万事兴。全家人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深受单位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全家一直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来自勉,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季华一直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要盲目攀比,并同孩子一起完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的节约实践活动,使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全家都能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实践活动。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浦月红家庭
浦月红老师是东北塘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1994年的秋天她嫁给了缉毒警察老公朱新南,多年来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自从嫁给当警察的老公后,她了解到警察的职业比教师更辛苦,加班值班出差是家常便饭,每到节假日,朱新南都在工作。2010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浦老师被安排去无锡市查桥中学轮岗一年,那年,年迈的公公婆婆同时病倒,婆婆患了胃癌,公公患老年痴呆症、肺炎,还因为误了治疗期,无法医治了。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让他们对老人多了一份责任与义务。丈夫朱新南主动加入了社区“情暖空巢”的爱心活动,对社区空巢老人一周打一次慰问电话,一月上门走访一次,一季实现一个微心愿,一年帮助过一次生日。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浦老师一直努力践行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承诺。平凡中见真情,患难中互勉励,这对伉俪小爱真实、大爱无痕。
锡山人民医院陈辛华家庭
在锡山人民医院老一代职工中,提起陈辛华家庭那是人人称赞,人人羡慕。陈辛华的家庭是由祖孙三代人组成的五口之家,是一个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家,更是一个尊老爱幼、温馨祥和的家。工作敬业,勤奋好学,热爱生活是这一家人的真实写照。陈辛华本人1990年卫生学校毕业,自踏上工作之日起即走上了勤勉敬业的勤学之路。她多次获得“无锡市优秀护理管理者”、“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标兵”,一路走来汗水和收获相伴。陈辛华的丈夫早年从纺织中专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单位几度变故,但他从不放弃,在工作上付出了辛劳的汗水。工作上夫妻俩相互鼓励,相互扶持。陈辛华的公公、婆婆都曾是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退休后两位老人都担任了党委退休党支部书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为子女作出了好的榜样。陈辛华的女儿在家庭浓浓亲情的感召下茁壮成长,如今已成为南医大的一名医学生。
东亭街道殷海良家庭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而妯娌之间的和睦关系是维系“家和”的重要因素,但这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东亭街道新屯社区的奚爱凤却和妯娌沈金娣,在生活中十分和睦,亲似姐妹。奚爱凤说:“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太多了,要是都不去忍耐和担当,不仅影响两家人的感情,还影响丈夫的事业,更别说提高家庭经济条件了,多不划算!”平淡真挚的话语令人感动。别看她们是妯娌,两人的感情却像是姐妹,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是一起商量着来,至今未吵过嘴,也没有闹过矛盾,像亲姐妹一样。作为大嫂,奚爱凤不仅积极支持妯娌的事业,而且也虚心接受大家给自己的善意批评。作为妹妹,沈金娣懂得尊重大嫂,谦虚谦让,平时有事及时和大嫂沟通,以心换心。在邻居们的印象中,两位贤惠的媳妇从未红过眼,吵过架,经常看见的是两个人一同笑着买菜做饭,一同照顾老人,和和睦睦经营着一大家庭。
安镇街道蒋钰根家庭
在美丽的锡东新城安镇街道安南村,住着蒋钰根一家,这个八口之家溢满了幸福和欢乐。蒋老伯倡导男女平等,多年来他和妻子朱全芬一直相敬如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和谐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两个媳妇把老俩口看作自己的父母来孝敬,抢着洗碗扫地,帮老人洗洗晒晒。这些平凡小事像催化剂一样使一家人的感情日益融洽。虽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一家人还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邻居们需要搭把手、借点东西,蒋钰根夫妻俩二话不说,尽可能给予帮助。在村里只要提到这一家,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近年来,在印度洋海啸、汶川玉树地震和冰雪灾害等一系列捐助活动中,这个家庭成员共为社会无偿捐赠钱物近万元。蒋钰根夫妇作为子女尊重孝敬长辈,作为长辈关心爱护子女,共同建设了一个温馨向上的文明家庭。
羊尖镇王巧英家庭
王巧英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巧英丈夫多年前因肝癌去世,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下,她还挑起了照顾公公的担子,今年96岁的公公半瘫痪在床多年,基本无自理能力,是王巧英给予了无微不至地照顾,端茶倒水、擦洗身体、活动筋骨都是王巧英每天必做的事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的含义。面对亲人和邻居的称赞,王巧英总是淡淡地说:“走进这个家,我就是这家的人,孝敬老人,是我这个儿媳应该做的。”王巧英常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老人、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生活中,全家人努力建造一个和睦的家庭。
鹅湖镇滕振萍家庭
滕振萍老师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工作上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和同事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在家庭中,生活上他们夫妻相濡以沫,工作上他们夫妻相互扶持。平时只要妻子工作回来晚了,他总会为妻子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滕老师一边忙着教育教学工作,一边还呵护着儿女,幸福地忙碌着。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滕老师时常说,一个优秀的、安逸舒适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在精神上无比富足,快乐健康成长,好的家庭榜样胜过任何财富。作为一名教师,滕老师在教学岗位上也一直默默奉献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时刻关心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带去照顾和温暖。学校的年轻教师较多,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滕老师还经常与年轻老师交流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教材处理、教案编写、学生管理等方面给年轻教师们很多帮助和指导。
东北塘街道陈瑞兴家庭
作为一个教育世家,陈瑞兴家庭真正把关爱传递给学生。他和妻子俞玉英、子女、儿媳、孙媳均为教育工作者。这些年来,陈瑞兴家庭利用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免费为村上中小学生补课,对于孩子们,他们都一视同仁。生活上,陈老师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嘘寒问暖,从细节上去关爱学生。全家都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尽职尽守,工作中为人师表、敬业奉献。陈老师一家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他们热心公益、勤俭节约,全家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摆脱网瘾和成长的烦恼;平时关心学生生活,过节时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组织活动……点点滴滴看似简单的小事,让学生们感到无比温暖。在学习上,他对学生们积极鼓励、悉心教导;在生活上,他对学生们关心备至,了解学生内心动态。真挚的师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也赢得了家长们对陈老师全家的高度敬佩和赞扬。
锡北镇华楚忠家庭
华楚忠与妻子陆荣芬是一对残疾夫妇,19年前,夫妻俩在一场车祸中双双导致下肢残疾。夫妻俩不愿依赖政府的救助过日子,自办春风茶场,生活富裕后,不忘回报社会。几年来,华楚忠多次出资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009年,他还主动结对帮扶当地一名贫困学生,资助她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前年春节时,他捐款几千元,邀请城里锡剧团来村里,让乡亲们一连几天看上了“大戏”,过足了锡剧瘾。他总是将为社会做贡献当成是自己的幸福,几年间,他已多次为敬老院捐款捐物、看望慰问老人。前年,村里新建了老年活动室,他还主动赠送了价值5000元的健身器材。此外,华楚忠还是村里的“老娘舅”,村民之间、夫妻之间有个矛盾,闹个口角,他都会上门做工作,而且经他调解的各类矛盾都处理的很圆满。说起华楚忠,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好人。
东港镇顾桂荣家庭
在东港镇新巷村西庄,顾桂荣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之家,他对百岁老母亲周翠娣的孝举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一个儿子所应有的责任,陪母亲散步、娱乐,帮其按摩、洗澡,为其请私人医生,生了病寸步不离。他还每年带母亲旅游,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长久的陪伴,书写了一首感人的孝义之歌。在他的感染下,全家都尊老爱幼、相亲相爱、其乐融融,顾桂荣陆秀荣夫妇每次出行都手挽手特别恩爱,儿媳贾春燕也主动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在顾桂荣家庭的每个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中华家庭传统美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连根养根、根深叶茂的五好文明家庭。家和万事兴,家庭梦成就事业梦,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催化下,顾桂荣创办的无锡顾得门业有限公司非常成功,子女也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安康。
云林街道诸海燕家庭
诸海燕最广为人知的是2014年3月她给一名12岁的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故事。2003年她便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她表示:“我的姑父曾经也是位白血病患者,希望能尽我的力量,让白血病患者不再像我姑父一样早早就离开亲人”。那年开始,她坚持每年无偿献血,还带动儿子也成为成分血的捐献者。她为12岁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感动了云林街道及周边的群众,人们对她的爱心和勇气纷纷赞叹不已。生活上,诸海燕是一个富有热情的人,她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街道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晚会,总能在舞台上看到她积极登台为广大戏迷们义演献唱。她爱好锡剧、气功、剑术。作为居民小组长,又会经常出现在居民楼道里义务打扫卫生,看望小区里的孤寡老人。诸海燕的家庭也在她的努力下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她还是社区侍奉孝敬公婆的楷模。
厚桥街道王志新家庭
在厚桥居委有一个和睦而温馨的五口之家——王志新一家,他家父慈子孝,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全家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有副对联说得好“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王志新家就有两个勤劳的“老黄牛”。王志新从厚桥供销社退休后,和儿子经营起了一家小厂,每天早上六点多,他总是第一个到厂里,开门、烧水,一天都不落下。回到家,他也闲不住,里里外外总是打扫得一尘不染方才作罢。他的妻子惠湘蓉今年67岁了,可她从不服老,每天和她的老年健身队的队员们一起跳舞、敲鼓、健身,那股子韧劲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如今已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耳濡目染之下,儿子、儿媳和小孙子也学会了勤劳,学会了坚持。如今儿子和儿媳都已经成长为单位的骨干,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小孙子也努力学习,被评选为江苏省的“四好少年”。
本版编辑:徐俊 图文供稿: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