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区残联围绕全区发展大局,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宗旨,切实履职尽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关心指导下,顺利完成区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文体和维权工作全面推进,残疾人民生保障实现新改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残疾人自强奋进绽放新风采,残疾人组织建设获得新提升,社会助残环境得到新优化,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8400余名残疾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残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组织建设夯实基础
五年来,锡山区残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市残疾人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以党建引领,加强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制度,形成残健融合的基层专职委员队伍;与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积极开展与各类别残疾人相适应的活动,带领区内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党建引领发展。始终坚持党对残疾人事业的全面领导,2019年成立区残联党组,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建设“强三性、去四化”的总要求,推进党建工作与残疾人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联系、凝聚、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党建助残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在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之家创建成11个市级党建助残示范点,累计结对党组织96个,社会助残机构与团队37个,开展助残帮扶服务项目82个,累计服务残疾人2189人次。改革创新队伍。出台《无锡市锡山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对区残联、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深化改革。优化区、镇两级主席团设置,调整区残联执行理事会成员3名,配备1名残疾人副理事长。厘清职责分工,优化区残联内设科室职能,加大残联优秀干部培养力度,公开招聘1名事业编制人员。定期全区残联系统工作人员培训、残疾人专职委员参加“中国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在线学习, 参训人员达1500人次;组织人员赴厦门大学、上海嘉定、苏州昆山开展能力提升学习培训,持续提升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规范协会建设。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开展与各类别残疾人相适应的活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被省、市残联推广,组队参加无锡市残疾人专门协会“学习强国”知识竞赛、“聋人篮球比赛”,成绩名列前列。精神残疾人及亲友会实施的“特需儿童融合教育”项目被纳入省残联“99公益”项目中,肢体残疾人会提出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建议”被区残联列入2019年重点工作目标。
整合资源精准施策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五年来,将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重点对象,采取资金支持、免费培训、职业介绍等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形成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主体,支持性就业、职业康复劳动为特色,灵活就业、社区就业、自主创业为补充的残疾人多渠道就业体系。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重点推进。每年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全区目前共有283家企业录用残疾人801人,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逐年增长,为爱心企业发放按比例就业补贴及奖金157.32万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全面发展。依托镇(街道)、村(社区),整合残疾人服务资源,全区现有14个“残疾人之家”开展辅助性就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调配机制初步建立,与悦羚洁具、奥菲织物等1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残疾人收入逐步提高。残疾人自主创业同步推进。落实残疾人创业扶持政策,为26名实现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1.5万元,总计为249家盲人按摩机构、自主创业残疾人发放疫情补贴59.3万元。残疾人居家就业探索开展。依托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独特的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电商平台优势,推进“电商助残 出彩锡山”项目,打造“电商直播+助残”新模式,带动10名残疾人居家电商直播就业创业,电商直播平台被无锡市残联授予“无锡市残疾人就业实训示范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成效突出。常态化开展插花、编织、面点制作、小型园艺等各类型技能培训,重点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企业稳岗培训,实名制培训553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档案全覆盖。为所有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制订就业服务档案,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档案数据库,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精准性,为推荐就业、开发岗位、动员企业安置残疾人起到积极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康复服务精准提供 残疾预防体系建立
五年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重要部署和《锡山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工作,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努力实现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残疾预防和康复体系逐步建立。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工作,累计筛查中小学在校学生共4.99万人,大力宣传疾病致残、伤害致残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广大师生残疾预防意识明显增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扎实有效。全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98%; 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151人次,实现儿童康复全类别覆盖;白内障复明手术补贴4788例;精神病人服药救助3740人次;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2635人次,有需求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100%。残疾人社区康复日臻完善。在各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成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站,常态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诊疗评估、辅具租赁、入户巡诊等社区康复服务,全区创成2个省级、2个市级社区康复示范点。残疾人证评定规范管理。制定出台《锡山区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方案(暂行)》,实现了区级残疾评定从无到有,从每季度一评到每月一评,从户籍地办理到跨省通办的跨越。
文化体育活动多元 扶残助残环境优化
五年来,我区先后有14名残疾人代表国家、省、市参加体育比赛,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牌15枚,涌现了姚娟、盛玉红两名残奥会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家乡增添了光彩。
残疾人文体活动日益活跃。先后举办区第四届运动会残疾人部比赛、残疾人文艺节目交流展演、“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残疾人演讲比赛等活动,展示我区残疾人良好精神面貌和别样艺术魅力;通过“残疾人健身周”“康复体育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为208户残疾人家庭提供适宜的康复体育器材。残疾人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率和覆盖面逐年提升。扶持和发展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每年举办由残疾人及亲友参加的主题文体活动,定期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推动残疾人均等化享有文化服务,提升残疾人的参与度。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加强无障碍环境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工作者、残疾人和老年人代表等担任督导员,监督全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多次联合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文明办等单位开展“无障碍环境设施”体验活动,实地察看区镇为民服务中心、市民公园、大型商超、地铁站等点位,为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对低收入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需求开展调查,在充分考虑和听取残疾人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公益资金、宣传发动等,对需要改造的家庭全覆盖进行个性化改造。五年来,共对 233户家庭改造,社会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