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践铸成长 体验润品格

  本报讯  为将“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鹅湖镇青虹路社区关工委策划了系列户外体验营活动。孩子们在沉浸式实践中增长见闻,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优良品格,让综合素质在体验中悄然生长。

  聚焦文化传承,以解说育情。深植家国情怀,需从触摸历史根脉开始。社区组织10余名青少年化身“小小解说员”,走进荡口古镇开启研学之旅。

  活动前,孩子们便埋首史料:从泛黄的文献里打捞光阴故事,从斑驳的碑刻中梳理古镇脉络,一点点摸清文化肌理。踏入王莘故居时,他们驻足凝视先生的手稿、泛着时光印记的乐谱,指尖似要触碰那些跃动的音符。忽然,一阵稚嫩却坚定的歌声响起——《歌唱祖国》的旋律在故居里久久回荡,仿佛穿越时空,与先生的赤子初心深深共鸣。

  移步华氏义庄,孩子们轻触账房的旧算盘,木珠碰撞的轻响似在细数岁月;凝望义学课堂的老桌椅,斑驳的木纹里仿佛藏着百年前的琅琅书声。“忠厚传家、力行德义”的家训,便在这一触、一望间,如春雨般悄然浸润心田。

  这场研学,不仅让孩子们在讲解中锤炼逻辑表达,在互动中学会共情传递,更在心底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当少年的声音与古镇的历史共振,便是“实践育人”最鲜活的模样。

  聚焦劳动实践,以劳作砺品格。劳动是淬炼品格的熔炉,而田间地头的除草、采摘,恰是“劳动教育”最生动的注脚。

  亲手握住农具的那一刻,孩子们才真切触摸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分量:这分量不在课本的文字里,而在掌心磨出的薄茧、额角渗出的汗珠中,让“劳动创造价值”有了可感的温度。分组清理杂草时的默契配合,分食采摘果实时的笑闹分享,更让团队意识在泥土里扎根,让脚踏实地的品格在协作中沉淀,悄然呼应着“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千年古训。

  菜园里的场景尤其动人:孩子们跟着老爷爷蹲在田埂边辨认杂草,指尖划过菜叶与草茎,触感渐渐清晰;转身拿起小锄头躬身劳作,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滴进脚下的泥土里,晕开一小片湿痕。没人喊累,只有此起彼伏的“爷爷你看我拔对了吗”,混着蝉鸣漫过菜畦。

  泥土的芬芳裹着汗水的微咸,成了这个夏天最鲜活的勋章;而“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已顺着汗珠的轨迹,悄悄在心底扎下了根。

  聚焦精神涵养,以体悟铸魂。为让孩子们走近马术文化,青虹路社区特意组织他们走进江苏恩霖国际马术俱乐部,了解马匹特性与基础护理知识,掌握安全互动技能,在实践中提升观察力与动手能力,更体悟“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马之精神。

  从漫步马场探寻骑士礼仪与协作智慧,到亲手喂马、听教练讲解“如何以耐心与马建立信任”,孩子们在互动中渐渐懂得:勇敢不是鲁莽,责任始于细节。他们不仅涵养了面对挑战的勇气,更生出对生命的敬畏,也更深切体悟到骑士精神的核心——勇气、责任、尊重、担当。

  而这,恰是生活与学习中最应坚守的品格:敢闯敢试不莽撞,用心做事有担当。

  三场实践,三种成长。青虹路社区关工委以“做中学”的方式,让价值引领扎根实践土壤,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看得见的成长与看不见的品格沉淀。

  (青虹路社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
   第04版:关注
一位网格员的“跨界”之举
以“精细”为线 “绣”出美好生活
在田野间探秘水乡宝藏
让绿色生活更简单
实践铸成长 体验润品格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精细治理“小网格” 织就民生“幸福网”
锡山人民医院21个专科被确认为区级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