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灾难 戮力前行
8月15日上午10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哀悼活动在舟曲县城关镇东街村泥石流灾害发生现场举行。
8月12日,一名“90后”士兵正在对救援现场进行消毒。
  甘之南,国有殇。2010年8月15日,国旗低垂,神州肃穆,13亿中国人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罹难的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

  哀悼,为祭奠逝去的至亲。截至8月14日16时,已有1239人在这场灾害中失去生命,505人生死不明。当父亲为遇难的女儿最后一次梳好头发,当废墟下的少年忍着剧痛让救援人员“先救我妈妈”,灾难带来的悲哀,我们感同身受。他们都是我们血脉相连的骨肉、生死相依的亲人。手足爱、同胞谊,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感情。低首哀悼之时,我们向逝去的生命志哀,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哀悼,为彰显生命的价值。继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五星红旗再次为普通公民而降,以人为本理念再次高扬。“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只有把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当成国家的损失,只有把人的生命置于最高的价值地位,才有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忠诚,才有一个民族在挫折中的奋起,在磨难中的前行。低首哀悼之时,我们感受生命的尊严,更鼓起不断前进的信心与勇气。

  哀悼,为凝聚不屈的力量。从西南大旱到玉树地震,从洪涝灾害到泥石流,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13亿中国人在灾难中砥砺精神,凝聚力量,共克时艰。举国哀悼,质朴庄严的仪式,共振亿万人民的心弦。共同的情感,将汇成民族团结、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低首哀悼之时,我们与亿万同胞同声相应,多难兴邦,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相连。

  7天7夜,舟曲让人心心系念。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以赴,是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的冲锋陷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是压不垮的灾区群众,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协力同心,让我们坚定战胜灾害的信心,克服灾情之重、救援之难,夺取抢险救灾的胜利。低首哀悼之时,我们为死难者静默,为救援者感动,为战胜灾害的制度支撑、国家信念和执政宗旨而鼓舞。

  街道泥泞尚存,商铺已经恢复营业;救援还在继续,重建已经开始部署。举国哀悼,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国人的激励。低首哀悼之时,我们感受共同的悲哀,更凝聚不屈的力量。这力量,必让舟曲重生,必让中国前行。

  甘肃舟曲县城 可能将原址重建

  舟曲县城位于两山之间的狭窄区域。在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舟曲县城受损严重。舟曲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启动,最迟到明年6月底完成倒塌房屋恢复重建。舟曲县城是否会迁址重建?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表示,迁址重建不太可能。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董抗甲表示,原址重建更可行。

  几万人安置制约重建

  据了解,对于舟曲重建选址问题,多数人更倾向于原址重建。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表示,迁址重建不太可能,舟曲县山地多,平地非常少,无法找到新的地点,特别是县城这几万人,要选新地点非常难,目前县城所在区域相对来说最适合。

  专家说这次损毁的城区占县城面积不到一半,在这个基础上重建比较可行。董抗甲表示发生这么大的泥石流之后,将来再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概率很低。

  当地人也表示,舟曲县的县城原来是山清水秀,地下有不少泉水,气候冬暖夏凉。县长迭目江腾称三年前汶川地震给舟曲造成重大破坏,此次事发之前,震后重建工作也完成了大概70%左右。

  专家称重建须统一规划

  董抗甲表示,如果舟曲在原址重建的话,面对目前难以改变的自然环境,预防是关键。主要是防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多修一些防护措施。灾后原址重建,一定要有统一科学的规划,避免把人口密集区设在低洼处。另外新的建筑群、建筑物也要按照统一的防灾标准统一建设,群众建房不能随心所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
   第04版:关注
农村提升城市回落
首次实施垃圾排放登记制
我省出台新政促“新36条”“落地”
农业部:紧抓秋粮病虫防控
改良“解放鞋”在美卖出耐克价
跨越灾难 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