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炎黄”精神永远发扬
  须 淳

  张纪清老人27年来以“炎黄”化名扶贫济困,不日前在张家港意外晕倒露身份,引发中央省市媒体持续关注,央视《新闻联播》聚焦“炎黄”4分23秒的报道,在国内外民众中引起轰动!

  “炎黄”精神大家颂扬,1996年1月5日《无锡日报》也发了我的评论《讴歌“炎黄”精神》:“江阴祝塘的“炎黄”年年默默无闻扶贫济困,新闻媒体多次追踪寻找在报上开展“炎黄”精神大讨论。不料老“炎黄”未找到,无锡、南京、上海等地涌现一大批新“炎黄”纷纷捐款扶贫,“炎黄”精神深入人心,这种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是时代新潮民族魂,值得大力讴歌弘扬……”我们这里偏僻的工厂,全体员工发扬了“炎黄”精神,多次捐款扶贫。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凡人善举传递的正能量得到全社会的共鸣。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老张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做好事为啥要留名?只有保持发扬优良传统,才能更好的传承文明、振兴中华民族。此话一针见血。然而综观全局,扶贫济困尚不尽如人意,凡人多,干部少,明星大腕更寥寥;学雷锋,一阵风,更有甚者,老人跌倒不敢扶,见义勇为反被诬;今年2月,深圳女高管地铁口倒地50分钟无人救;8月,上海地铁2号线上一老外乘客在座位上晕倒,引起前后3节车厢乘客仓皇逃窜……如此冷漠无情,远胜鲁迅当年讽刺的“看客”论,足见某地一些人身上的道德沉沦,当地官员宣教无能。

  诚然,这是个别现象。但个别便是一般,个性存在共性中。爱国爱党,不听口头唱,重检德行良心。正由此,“炎黄”张纪清27年无私奉献更显难能可贵!科学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大爱无锡多好人,持久寻找“炎黄”,实质是在唤醒人们的道德良心。“炎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人道博爱奉献爱心能起“滚雪球”效应,幸福文明无锡,提升再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
   第04版:关注
东廊路通过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验收
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
安镇拉网式排查建筑工地
我区城管局组织冬季绿化防抗雪灾演练
食药监强化中药饮片监管
图片新闻
“炎黄”精神永远发扬
吴卿获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东北塘街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东北塘交管储备应急保障物资
高举和平旗帜 勿忘惨痛历史
我区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