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班车去无锡城的旅途中,东亭是必经之地。短短的几十年,东亭历经农业、工业,到如今进入城市化建设,这一幕一幕就像划过时空的星星,那样闪亮耀眼。从乘坐的班车往窗外远眺,高楼一掠而过,这些拔地而起的建筑,建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大概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所有过的,以至于来这里参观的外宾惊叹不已、叹为观止,翘起大拇指连连说道:“OK,OK!”而我们好多出国旅游的人回来也有所感悟地说,国外好多地方也不过像东亭一样,有的还不如东亭。
东亭街道是与众不同的,她总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这是与她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东亭离无锡9里路,是锡城周边靠得最近的一个乡镇,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历朝历代都设有驿站。在唐宋时代,镇西有一个九里庵,也是说明东亭离无锡只有9里路,九这个字在中文里是最大数,说明东亭对于无锡来说很重要,它的政治经济地位与无锡城息息相关,明朝县令王其勤对外抗击倭寇,修城筑墙抵御外来侵略,就请东亭华察帮忙,这也证明东亭对无锡城很要紧、后勤保障很便捷。
然后这个街道与众不同是和她有一大批敢闯敢干的人所决定的。当我来到明代华察学士牌坊前,我的心就像一下穿插到那个时代,重重地被历史人文所熏陶,我穿戴着明朝的衣冠,站在牌坊前面,听到来回走在街道上的人群,在叙述着那段动人的史话。学士牌坊矗立在东亭老街,注视并记载着这个街道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华察的功德在于他敢于仗义执言,敢于为民请命,他协助当朝查黑田、补税赋,得到朝廷的褒奖,后来,他出使朝鲜,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邦交,说明朝廷对华察很器重、很信任。至于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三笑姻缘”,虽然讲述的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因为华察比唐寅要小许多,就像“秦琼战关公”那样无从开战,大概是文化观点的不同,引起的争论而编写的传言,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行,才有了如今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随着历史行进的步伐,渐渐地成为一种文化标志。
大诗人李绅,是无锡第一位进士,他那脍炙人口的诗词“谁知盘中餐,粒粒借辛苦”,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是由于他亲眼看到在封建社会,无锡人那种辛劳、勤奋、付出的汗水,铸就了唐代的辉煌。他是随自己父母从北方来到无锡,在无锡长大成人的,他先是住在长大厦,后住惠山附近,他把他所见所闻写成诗篇,慎重地告诫人们,我们的任何得来都是那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才是。
初夏的东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道路两旁一排排绿郁葱葱的景观绿化,遮挡着里面的小区民居住宅,使住宅与绿化连成一体,这种环境有利于人居。再往里走,高楼林立,充满着现代气息与活力的建筑群,显示了现代东亭的豪情壮美,虽然这个街道是我国乡镇企业发祥地,但如今已经看不到工业企业的踪影。
说到乡镇企业,不能不说说春雷造船厂,可以这样描述春雷造船厂,她就是一个创举、一个奇迹、一个让东亭改变面貌的开始和推手。她是东亭人智慧的集中体现,从1956年就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始了她的辛勤奋斗,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成为无锡乃至我国第一个乡镇工业企业,为后来的乡镇企业大发展、为农村到城镇,农民华丽转身为市民获得了成功经验。
春雷造船厂建造在两条大河的交叉口,从当时的几十个人,到后来上百人,他们农忙在家务农,闲时就到厂里做工,造船有很多工艺很讲究,木纹拼接要用麻丝镶嵌,然后用油灰嵌结实,再用桐油一铺一铺地刷,可想而知,要化出多少精力和心血,才能造成一艘漂亮的木船。后来东亭逐步有了丝厂、电机厂、毛巾、毛纺、毛条、毛线等著名的“四毛”企业。我倒觉得,这样的手工木船工艺能不能保留下来,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如今,虽然在东亭已经看不见乡镇工业企业,但他们14个村也就是如今的社区,有9个都是在原来乡镇企业的积累上得到的资金,才有了今天的资本经营所得收入,用于发展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和社区管理。
东亭的社区建设不同于原来的农村建设,他们从原来的农业原始积累,到发展工业企业,到现在已经以服务业为主体,这个行业比重占街道国地税开票收入88.6%,一些国际、国内著名的服务行业,如晶石国际、锡山软件园、科创中心、华夏文华国际等一些高档载体,还有如宝尊宝马、国联证券、易买得、乐购等品牌服务企业,北京首创、重庆龙湖、上海绿地、广州恒大等地产企业都在东亭生根开花,并获得显著效果和效益。这些服务业的引进和发展,都与东亭人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和勤奋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从东亭流传至今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被国内外著名音乐人所吸收,所发掘,并发扬光大,她不光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而且为外国音乐家所崇拜,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泪流满面,双漆跪地说:“这样的音乐坐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从小就在这样的音乐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人不在少数,我觉得这确实是一种天籁之音,十分揪动和震撼人心。东亭人得益这样的优秀人文环境,所以才会有如此惊人的壮举和发展。如今,东亭街道在学士牌坊后面建造了东亭文史馆,也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社区文化,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能力,因为如今的东亭已经是一个包容的东亭、多元的东亭,由于离无锡很近,外来人口不断增多,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东亭街道领导思想意识中已经放上了重要位置,要把人们的思想凝聚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人们的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刻想到我们已经不是纯农民,而是城镇化建设新东亭的新市民了。
所以,东亭街道又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如今的东亭人已经有了三种身份,一种是有社区股份的股民,一种是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老市民,再一种是外来参与建设新东亭的新市民。要让他们都有一种幸福感,而且要把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不光要让他们看到整洁的社区,还要让他们感觉到和谐的社区,这就要在社区管理上狠下苦功。我们看到的映月社区,他们就在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文体队伍活动丰富多彩,举办邻里节,搭建邻里文化建设载体,开设社区论坛、微信助力社区网络和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把社区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等多措并举,创新社区管理项目,探索以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社区其他社会组织协同管理的“五位一体”的自治模式,来不断加强社区管理,这就像《进城1949》里描述的那样,在历史重大转折时期所遇到的变革,是前人从没做过的事情,通过东亭街道上下集体智慧,相信他们能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把城镇化建设得有条不紊、蒸蒸日上,呈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又一个新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