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委不断创新机制,先做了一笔“加法”:虽然该村财力薄弱,但在环境卫生方面舍得投入,花4.2万元购买扫地机一台,在全镇各村中率先实行机械化作业;突破常规,摒弃垃圾收集房破旧、矮小的传统观念,拆除所有简易垃圾收集房,投入4.5万元,新建高标准垃圾中转站2座;投入12万元,村级主干道拓宽一倍,新铺水泥路2.2万平方米,主干道两侧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并全部进行亮化,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该村先期的投入较大,但从长期投入管理效益化来看,又做了一笔“减法”:全村户籍人数为3195人,外来人口为1200人,自然村43个,企业39个。从2010年起,优化人员结构,把垃圾收集人数从兼职15人减为专职3人和2个专职保洁员,由村委投入1.3万元购置3辆电瓶车,签订协议书,确定基本工资为1000元,再加考核奖,实行垃圾收集、保洁专职化,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性,杜绝了垃圾在转运过程中的“抛洒滴漏”问题。2009年以前,南村村每年在环境卫生整治上所花人工资金为10.5万元,成效不够理想;近年来在环卫设施的硬件上投入资金10万元,人员工资为6万元,平均支出略有增加,但管理成效成倍增长,管理成本逐年下降,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该村还率先建立村级长效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用标准说话。在确保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农村保洁员工作制度等,在协议中明确除了垃圾收集外,还要负责沿线白色垃圾清理和村级河塘漂浮物的打捞,巩固村庄整治工作的成果。同时,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档次,注重整治与管理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彭家塘等自然村开展的亮点建设,得到群众一致拥护。
(冯根明王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