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赋予了文明实践新的内涵。
近年来,严家桥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铺就人文底色,坚持文化建设为“魂”、产村融合为“基”,推进文化和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与多元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构建起“文化传承+文明实践+文旅赋能”的乡风文明建设体系,形成严家桥“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文化传承 厚植乡风文明精神根基
严家桥村位于锡山区羊尖镇,地处无锡、江阴、常熟三地交界,至今约有700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无锡市首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严家桥的人文历史,可以用“三地一村四码头”来概括(三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发源地、中国民族工商业四大家族唐氏家族发祥地、无锡老革命活动根据地;一村:无锡著名的教授村;四码头:锡东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医码头”),这些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烙印的人文历史,在严家桥百年发展变迁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凝练成了独具“严家桥印记”的红色文化、耕读文化、工商文化。
近年来,严家桥村坚持“保护优先、活化利用”的原则,打造8000平方米的展馆集群。2024年完成改造升级唐氏工商业陈列馆、锡剧发源地展示馆、严家桥村史馆4个场馆,传承革命精神与崇文重教传统,弘扬“实业报国”精神,获评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情地情教育示范点。打造贤德广场,集中展示优良传统、家风家训、典型事迹,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号召村民崇贤好德,为乡村发展凝心聚力。严家桥村还组织力量编发了《小镇春秋》《拂尘露珠话辉煌》《江苏名村·严家桥村志》书籍,全方位展现严家桥村浓郁的文化底蕴,全力打响“唐氏故里”“锡剧之源”“田园水乡”“红色古村”特色文化品牌。其中,锡剧作为严家桥村最鲜明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村内成立的“新时代锡剧传承社”,创排了《乡村振兴唱新篇》《孝老爱亲传家风》等现代剧目,联合袁仁仪锡剧团推出原创锡剧《袁仁仪》、锡剧小戏《严羊河畔》等文艺精品,用传统戏曲形式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 激发乡风文明内生动力
严家桥积极盘活闲置房屋,打造乡村美术馆、景溪书房、非遗文化艺术中心等空间,开展红色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坚定振兴路、百人徒步行”等活动,弘扬优良民俗文化,培育文明乡风。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力量,创新服务载体,以“串点成线、功能聚合”为核心,打造展示乡风文明的嘉风堂展馆、弘扬家风家训的贤德广场等阵地,形成“阵地+活动+服务”的立体模式,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等项目,年均开展活动百余场,如“老书记讲堂”以乡绅贤达故事传递文明新风,“锡剧进万家”以锡剧展演弘扬传统文化,“点亮微心愿 共续山海情”以结对帮扶开展助学支教等,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乡风新格局。创新打造“七彩羊帆”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项目,开设“家风传承”“绿色环保”等9大课程,组织青少年参与农耕实践、非遗手作、稻田阅读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明实践有机衔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景溪书房”的活化利用。为纪念唐氏家族先贤“景溪公”,这座书屋经过精心修缮后得名“景溪书房”,现已成为羊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这间农家书屋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藏书功能,更创新推出“乡村领读人”计划,培养本土文化志愿者,定期举办“好书分享会”“耕读文化讲座”等活动,吸引村民、学生、乡绅贤达共同参与。据统计,书屋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成为传播文明乡风、滋养精神家园的坚实堡垒。
文旅赋能 注入乡风文明振兴活力
严家桥村坚持“文农为根、商旅润色”的文旅融合理念,充分挖掘严家桥历史文化资源,综合改造唐苑及周边环境,结合农耕特色,持续举办“稻香文化”系列活动,入选2022年“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此外,严家桥村积极倡导文明旅游理念,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加速打造生态友好、文化尊重、体验优质的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严家桥村坚持载体建设,打造千亩丰产方示范区,建成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投资300万元打造“省级无人农场”,实现农机作业、田间管理和运营管理数字化。严家桥大米获“江苏好大米”金奖,被评为无锡市最受欢迎的十大农产品之一。坚持功能拓展,深化“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大地艺术景观、花海、界州等农耕和休闲旅游场地,设计多条特色研学线路,“花开田园·漫步寻春之旅”线路获农业农村部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更可喜的是,文旅融合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严家桥大米、手工酱菜等农特产品年销售额增长40%以上。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选择回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形成了“文化引流、产业增收”的良性循环。2024年,严家桥村紧抓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流量转化,依托百亩花海、千亩稻田、红色古村等资源,开设文旅微巴专线,办好“稻香文化”系列活动,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在这里,静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了,分散的文化资源“聚”起来了,“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塑风”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活度,更具实践的创新性。严家桥村以文化品牌为抓手,以群众参与为动力,以创新传承为方向,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其实践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赋能乡村治理、以文明滋养乡风民风的创新路径。
本版编辑:沈清泉 图文供稿:羊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