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园区升级带给滨江开发区的是不断刷新的经济指标。今年1—9月份,园区GDP、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5%、32%和28%。建成7年间,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业务总收入增长了12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4倍。江宁区委常委、滨江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德臣不无欣慰地说,就在这个月园区又有中核动力设备等总投资106.8亿元的10个大项目集中签约,涉及的都是新能源、现代物流、城市开发等高端产业领域,园区的产业正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的深刻嬗变,园区正在大踏步向第四代新型开发区迈进。
产业转高、项目转优、园区转型
“所谓第四代开发区就是土地价值持续攀升,产业不断升级,园区精细化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人才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型园区”,高德臣说,“今年以来,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滨江开发区突出思路转新、产业转高、项目转优,全力加快“滨江央企园、物联网产学研基地、沿江装备制造业基地、长江新能源生产基地、华东钢铁物流基地等五大产业平台建设,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形成链式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向高端层次跃升,实现由单一的低效型向高端多元、低碳环保方向转变。”
滨江开发区注重产业项目的质态提升,全力主攻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新能源制造、物联网技术等高端、低碳、环保产业,构建新型主导产业体系。今年1—9月份,累计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98亿元,中核滨江产业基地、中电27所、万邦物流网等大项目纷纷入驻。今年以来,已有总投资215亿元的68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投资超亿元的有22个。
产业、港口、城市三区互动
南京宝色股份公司下线的大型PTA装置是超大物件,一般公路不能运输,这次就是通过江宁滨江港启运远销外地。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港口就在公司的边上,在滨江投资真是太方便了!
经过几年的快速建设,滨江港已经打通了宁马高速入口以及通往江宁开发区、禄口机场等交通要道,正在推进港口铁路专用线和通往河西新城的滨江大道建设,已经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业大运量的需求。目前大件、永辉等6个泊位码头已建成运营,华能集团等单位投资建设的6个泊位码头正在建设当中,到今年底港口年吞吐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
滨江开发区不仅是一个工业集聚区,更是一座新城。由过去单一的产业区功能配套,转向港口物流区的深度推进,再扩展到滨江新城区的全面开发,滨江开发区实现了城市功能转型“三级跳”,初步形成了产业、港口、城市三区互动的新格局。
聚合资源,优化发展路径
面对转型发展中土地等资源紧缺的突出矛盾,滨江开发区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更加注重项目资源的整合。园区充分利用空间扩张的资源潜力,通过“并、转、购、租”等方式,盘出可以整合的闲置土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低碳环保型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从整体上提升集约发展水平。二是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产业项目政策,对重点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向上级争取用地指标;充分利用园区现有融资平台以及宁德、银泰等投资担保平台,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融资格局。三是更加注重人才资源的整合。围绕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坚持把“人才引智”工程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科技研发意航科技博士后工作站、天华科技院士工作站、宝色股份国家重点试验室等平台的加快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园区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