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锡山区作家协会采风团“走进羊尖”专辑(二)
刚柔羊尖
  梅锦明

  羊尖这两个字,细细推敲很有意思。羊,总能让人联想到羔羊什么的,有温顺而柔弱之感。尖,一般说来,总与尖厉、尖刺相伴,说白了就是锋利、厉害、强硬。“羊尖”两个字,一个软一个硬,一个弱一个强,一个阴一个阳,反差极强,居然构成一方地名,是不是冥冥之中,对这样一块地方,早就有了一种命运和人文的非常布局?俗话说:名如其人。羊尖,果真有像其名一样独特的精、神、气吗?

  我的发现是肯定的。

  其实,羊尖两个字就是刚柔相济的化身。《易经》告诉我们,天地,天乃阳,地乃阴。羊尖地大物博,在当年无锡县35个乡镇的时候,它以近4万亩粮田铸就了四大粮仓的第二大粮仓。岁月流逝,羊尖农田依旧,庄稼依旧,田园风光依旧。如果依乡镇区域不变为参照,现如今已经没有哪个乡镇能够超得过羊尖的农田。羊尖显然是现时代粮食生产的领头羊,只是现在的农业生产,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羊尖大米,加上精美包装,紧俏沪宁沿线,节假间成为了馈赠佳品。国庆前夕,我拿到朋友送来的两小袋羊尖大米,如获至宝。夫人烧的新米粥,居然把小孙子养白了,养胖了。不仅羊尖大米绝佳,包裹在田园风光里“阳气”十足的绿羊农庄、水墩上自然村、严家桥古街……更是闻名遐迩,它们早实现了集农业生产、田园生活、乡村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活模式,弄得城里人纷纷眼红这里世外桃源般的恬静。每到双休、节假日,上海人租上大巴车,一批批像上了瘾似的泡在羊尖的田园风光里不肯走。农村生活,在羊尖创造出了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新意境。

  还有宛山和宛山荡,也是刚柔相济最好的注解。三千亩的浩淼河荡,一池青波,一座青黛宛山如墨般倒影在波光里,为河荡增添了不少的灵气。更有山顶一座江苏省唯一的明代七级石塔,顶天立地,雄风招展。当年宛山脚下的败家子顾大栋,在宛山山顶上建起来这座实心石塔,发誓或告诫别人要像这石塔一样,做个挺直的男子汉。从某种角度讲,他的内心有着敢做敢当的男子汉特质。社会流传“报亲塔”说法,只是一个美好说辞罢了。所以,宛山因为有了这座素雅石塔,不再只是一座土山,而是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宛山荡也因为有了这座身印青波的石塔,不再只是一个河塘,而是多了一份遐想古往今来的诗意。难怪宛山荡湿地公园刚建成,成群结队的乡下人心静气定地在这里休闲、游乐、谈情说爱,成了一方现代净土。

  以柔克刚如同一种宿命,恰恰成全了锡剧在羊尖的发源。大清时期,锡剧的雏形就是“东乡小调”。所谓“东乡”,即无锡东僻之处的羊尖、怀仁等地。所谓“小调”,山歌也,吴歌就是其中之一。太平天国前后,有人从“小调”中悟到生活出路,三、二个“小调”能手,操起二胡等乐器,吸收江南民间舞蹈元素,出滩乡间,为老百姓演出一些吉利话或生活故事,以赚钱糊口。不想,滩簧就这样演变而来。滩簧因为贴近百姓,演出生动,流动活跃,在民间逐渐火热起来。但是因为“十只山歌九只情,剩下一只骂朝廷”,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多次以“淫歌”为名查禁滩簧。羊尖严家桥树有“淫歌、滩簧由此起,严禁也必由此起……”的石碑。还派人到严家桥,捉拿当时名噪在外的袁仁仪等一批滩簧艺人,迫使袁仁仪带上一批弟子逃亡上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锡滩簧从不幸中进入了大上海。开阔了眼界的袁仁仪等一批锡剧艺人,为扩大无锡滩簧在上海的影响,把京剧等一批优秀剧种的表演元素融入滩簧,诞生了“无锡文戏”,即后来命名的锡剧。1921年,袁仁仪在上海大世界演出《珍珠塔》,梅兰芳、田汉前往观看,演出结束两人赠言“无锡滩簧在上海有前途”。第二天上海各界报纸纷纷报道,轰动了“十里洋场”。上海VB胜利唱片公司为袁仁仪灌制了《珍珠塔·赠塔》、《林子文·陆秀贞探监》唱片。锡剧从此在大上海奠定了一席之位。

  锡剧的以柔克刚,还体现在它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思想性上。吴侬软语,伴上柔和轻快的簧调、大陆调、紫竹调等委婉唱腔,再加男角身穿长衫短褂,头戴瓜皮小帽;女角身着短袄长裙,头插绢花,手持方帕,迎合了江南人的文艺审美,让锡剧迷们赏心悦目,嗜剧成瘾。透过形式看本质,剧目大多强化了思想性,崇尚真善美。《如珍珠塔》、《昭君出塞》、《双珠凤》、《庵堂相会》、《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等,以极强的思想感染力,陶冶了一代代人的情操,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成长。时至现今,碰上羊尖人,来一段锡剧,能听得你心驰神往。

  羊尖性格中的柔中寓刚,注定了唐氏家族在羊尖的发迹。太平天国时期,唐懋勋落难,举家逃亡到了羊尖严家桥。虽是落难,但唐懋勋心中的创业烈火没有熄灭。他看到严家桥水路交通便捷,班轮可直达江阴、无锡、常熟、苏州,且家家户户常年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不止,他断定是他东山再起的好地方。生活落定,他就在双板桥旁开设了“春源布庄”,不想生意如日中天。著名学者海笑在他编写的《中国工商界四大家族》一书中说:“当时国内花布客商,没有一个不知道无锡东北乡严家桥小镇双板桥有个春源布庄的”。但唐懋勋没有就此满足,赚得第一桶金后,他开始了大手笔的投资,先后置地6000亩,在永兴河西兴建了唐氏仓厅、唐氏宅院、唐氏码头。到唐子良、唐竹山兄弟俩手里,子承父业,相继又创办了“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同济栈房”等商铺,名符其实成为东北乡的首富。唐家新老交替,但他们一代代始终如一拥有“柔里寓刚”的性格。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到第四代“源”字辈们时,唐家把触角伸进了无锡、上海,兴办起了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九丰面粉厂、润丰油厂、锦丰织厂、庆丰纱厂、丽新纺织印染厂、协新毛纺厂等等,威望名震无锡、上海。抗战胜利后,他们又把事业发展到了香港。现在他们的企业和后代遍布港、澳、台、东南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成为当今唐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解放前,唐家和荣家、薛家、杨家,以号称无锡四大民族工商业巨头,影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小小羊尖,这块风水宝地显然有着功不可没的基业效应。难怪,现今的金羊、神羊、绿羊、盾建等企业,也都成了行业中的领头羊。

  《淮南子·精神训》说:“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羊尖,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乃至将来,其“形”总是充满在刚与柔的“相成”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锡山区作家协会采风团“走进羊尖”专辑(二)~~~
锡山区作家协会采风团“走进羊尖”专辑(二)~~~
锡山区作家协会采风团“走进羊尖”专辑(二)~~~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
   第04版:文苑
宛山荡情思
严家桥拾零
刚柔羊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