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赋能 温情接纳

  本报讯  城市化浪潮中,随迁老人群体逐渐走入大众视线。他们告别故土追随子女来到陌生城市,在享受天伦之乐时,也面临着融入城市的诸多挑战,数字时代的鸿沟让他们常感迷茫。而在锡山区,一场以“智慧赋能”为核心的助老服务,正温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由锡山区慈善会主办、希昕社工事务所承办的“颐乐”智慧城市融入项目,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聚焦50-75岁随迁老人,探索出“分层教学——场景实践——社区反哺”的精准服务路径,为他们开启了全新生活。

  项目构建了精准的分层教学体系,依据老人智能设备使用水平,设计初、中、高阶课程。初阶课程教授手机基础操作,从微信视频到挂号查公交,老师手把手教学,让老人们逐步掌握技能。中阶课程带老人走进物联网小镇、智慧养老中心,直观感受智能科技的便捷。高阶课程注重实践,李大爷参加轨道交通学院参观后,不仅分享所学,还能用交通软件规划路线,学以致用。

  线上“慧语简报”推送多元信息,“答题闯关赛”以趣味形式检验学习成果,线上线下结合,让学习不受时空限制。靖州的徐阿姨感慨道:“刚来无锡时,我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在医院迷路急得掉眼泪。现在学会了扫码支付、线上挂号,还能熟练用导航,再也不怕出门了。”

  “文化潮”板块通过文化活动促进随迁老人与本地的融合。民族乐器体验活动上,老人们触摸演奏各地特色乐器,云南赵大爷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大家沉浸在民族风情中。

  传统美食制作活动成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四川常阿姨教大家腌泡菜,本地王阿姨示范酱排骨做法,欢声笑语中,新老居民感情愈发融洽。非遗手作香囊活动里,老人们学工艺、懂药理,制作的香囊传递着温暖,也让非遗文化焕发活力。

  “服务潮”板块培育志愿服务团队,湖南的孙大爷就是其中的代表。初到无锡的他因不适应而闷闷不乐,参加“颐乐”项目后,不仅掌握了智能技能,还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从协助布置活动到参与义务维修、义诊协助,孙大爷践行着“受助——自助——助人”的理念,他说“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找到了自身价值。”社区书记也表示,老人们找到新角色后,社区更温暖和谐了。

  “康悦潮”板块聚焦老人身心健康,联合红十字会开展急救培训,让老人们掌握心肺复苏等技能。太极拳教学深受喜爱,老人们在练习中增强体质,感受传统武术魅力。心灵疗愈活动为老人提供交流平台,释放压力。

  淮安的舒大爷参加活动后爱上太极拳,加入社区团队,还直播练习过程,传递健康快乐。“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意思了,我要把健康和快乐传递给更多人。”舒大爷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锡山,随迁老人们通过“颐乐”项目找到温暖家园。他们用美团买菜、抖音记录生活、微信群分享反诈知识,这些片段彰显着项目成效,更体现城市对“新市民”的温情。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是技能培训,更是帮老人重建尊严、找到归属。未来,希昕社工将继续优化服务,让随迁老人在锡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庄智丽 崔寿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关注
智慧赋能 温情接纳
昔日“螺丝钉” 今朝“孩子王”
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蜂”行零距离 治理添活力
“石金库三牛精神展”走进荡口古镇
图片新闻
“童”行工厂 解码“活力菌”
“德润锡山·青春筑梦”道德讲堂开讲
图片新闻
皮肤癌离你有多远?
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