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长假,有晴天也有雨天。晴天时候天高云淡,暖暖的阳光使人感到无比爽朗;雨天时候空气清新,尽显水乡幽雅恬淡美丽本色,真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氵蒙雨亦奇”,江南水乡景色就像一盘可口的大餐,总是咸中有淡,淡中有咸,咸淡相宜,蒙太奇试地交叉变换。“十一”长假又是在金秋美好日子里,金秋不光有凋零的落叶,也有勤劳付出而获得的硕果,其实也是让人充满无比想像的日子,古人有秋日胜春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这不,有了微信,方便了战友们的密切联系,有人在群里建议,搞一次包饺子活动,以方便战友相聚见面,大概也只有在秋天,才会有如此遐想?
在部队,包饺子吃一般都是在节假日,平时很少吃。我们连队是工程机械兵连,伙食要比普通连队好些,每人每天伙食费7角5分,意味着可以买一斤猪肉。记得也是一个“十一”假期,连长说:“今天包饺子吃。”大伙儿乐了,炊事班忙了,赶紧上县城买来了猪肉和素菜,炊事班人手不够,连部让每个班派一名战士帮厨,大伙儿和面的和面,洗菜的洗菜,剁肉的剁肉,忙得不亦乐乎,但其实在忙碌之中,也体现一种集体精神,一种团结精神,一种协作精神,这种凝聚力在部队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和好面、剁好肉、拌好馅,炊事班按照每个班的人数分配面和馅,每个班领到自己的桌子上,就自觉地擀面包了起来。我们南方人特别是无锡的,在家一般裹混饨吃馄饨,不会擀面包饺子,就有北方的战友擀面,我们先是学着包饺子。我手脚比较慢,包起来一点一点捏着包,饺子边沿有明显的掐痕,包得快的战友用两手一摁就成了,说:“你这样包,要包到什么时候?人家下锅你也包不好。”果然,其他班的已经在准备下锅了,意味着他们干得比我们快,在部队,行动快就意味着胜利!“这可不行。”我心想:得赶紧包,要比他们包得快,吃得快!不要拉在连队的后面。
饺子包好了,炊事班会帮我们下锅烧,我站在锅边看,连队的锅是大锅,用山上砍的柴火烧,不一会儿就开锅了,炊事员就放一瓢冷水,再烧开就好了。我用脸盆打好,端到连长、指导员的桌子上,卫生员是个老兵,迫不及待地用手捏着一个饺子吃了起来,边吃边叫:“怎么这么淡啊?”原来,炊事员在拌馅的时候,是根据各班喜好咸淡的习惯处理的,基本都淡一些,如果哪个班要偏咸的,可以到炊事班拿盐再加一些,还可以加些胡椒粉之类的调料。指导员对我说:“你去取一些酱油来,蘸着吃吧。”我拿来酱油,大伙就蘸着酱油吃了起来,我夹了几只放进自己碗里,没蘸酱油,吃吃还可以,不觉得淡啊!大概那个卫生员口味比较重,喜欢咸一点的。
这一晃,就是38年过去了,吃饺子这样的日子似乎好久没有了,但似乎谁也没有淡忘。有战友提出这样的建议,立刻得到好多战友的积极响应。可不是吗?这种当兵的日子,这样的集体生活,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无法磨灭的。我时常在梦里梦见我和战友在部队的训练场上、在山坡上、在军营里,和他们一起操练、一起垦荒种菜、一起学文化,每每会情不自禁地泪湿枕巾。这是我们青春脚步留下的足迹,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总是无比美好的。
如今,我们都仍然没忘炙热的部队生活,真的让人如同恰似青春又现,犹如“梦里寻回千百度”的感觉。我们早早来到羊尖一战友家里,十多位战友已经等候在那里了,“就等你们来和面、擀面一起包饺子了。”有位战友是司务长出生,和面很拿手,十几分钟就把面和好了。擀面就大伙儿一起上了,看着他们像模像样的熟练动作,就知道谁也没有脱功,部队把他们训练得如此有素、如此独立、如此能适应生活。有战友很细心,把馅做成两种,因为有的喜欢吃青菜馅的,有的喜欢吃韭菜馅的,所以分别拌开,就像来我们荡口古镇旅游的游客,有的喜欢晴天来,有的喜欢雨天来,晴雨交织的景色都是非常美的,只不过爱好与欣赏不同而已。
不一会儿,饺子就开锅了,战友们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仿佛回到了我们如火如荼生活和战斗过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