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一:宏观调控面临“两难”考验
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将是国内外形势更为错综复杂的一年。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检验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也给政府的调控能力带来挑战和考验。
本月25日起,我国大中型金融机构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多月内的第二次上调。这一举措的运用,是货币政策应对新形势的灵活之举,也凸显出当前调控面临的两难:一方面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政策微调。
事实上,不仅货币政策,我国整个宏观经济调控都将面临两难挑战。就经济刺激方案而言,过早的退出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而在经济回升之后不作适当调整,又可能加剧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原有矛盾,带来通胀压力加大等新问题。毫无疑问,2010年的宏观调控形势将更为复杂。挑战二:外部环境孕育潜在风险
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重新走向全面企稳回升的道路必然缓慢而复杂。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以及新近爆发的一些国家债务危机又为未来的复苏蒙上阴霾。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二十国集团成员为应对危机承诺的各类经济刺激计划在较短时间内带动经济反弹,但这种反弹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驱动型。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缺乏内生性。同时,伴随着美国与欧元区不断走高的失业率,发达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这一支撑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旧模式已经动摇,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挑战三:“三驾马车”亟待“三轮驱动”
2009年中国经济以8.7%的增速全球“一枝独秀”,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发挥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最直接、见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的特殊作用,投资“急先锋”为“保八”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甚至是二者的组合,都无法拉动中国经济的持久、协调、健康增长,这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也成为危机后的共识。
“下一步要使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同时要把投资的主体由国有转向民营,并继续发挥出口在消化过剩产能和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强调,只有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三轮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
挑战四:产业发展老问题新挑战并存
随着经济增速的逐季加快,中国经济正在重现生机。然而,在这一局面的背后,究竟哪些产业在支撑发展、哪些产业应该加快发展,更加值得关注。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新兴产业不仅是未来发展新的动力,其中也蕴含着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世界经济发展新“游戏规则”陷阱,一旦没有及时跟进,不仅机会尽失,而且会陷入被动局面。“这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又要着眼长远,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
挑战五:保障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解决民生问题被党和政府列为头等大事,成效明显。医改方向明确,效果尚待检验。人们为政府解决看病贵的努力和决心叫好,也对良好效果充满期待。房价调控密集出台,能否抑制投机还需观察。去年底国家推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四大举措,人们期盼,一个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是保就业。2010年维持就业率的稳定依然不容乐观。推进教育改革,难点仍需破解。
百姓所呼,政府所应。一系列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将逐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造福人民群众。
挑战六:推进改革需努力攻坚克难
“如果就危机中出现的问题谈问题,采取的措施是短期的。要根本上解决问题,靠体制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聂高民说。
改革的难度虽然日益增大,可关键领域存在的体制问题一旦突破,就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胡锦涛总书记近日讲话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紧推进和完成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必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拓展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