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遇的“用工荒”
在订单回升、季节性用工难、劳动力求职人数下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珠三角近来持续“找工难”。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遭遇的“用工荒”更是前所未遇。据不完全统计,仅浙江湖州用工缺口目前已经达到5.3万。杭州市外来劳动力市场前两天更是创造了劳动力供需比的新纪录1:20。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开展的关于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显示,这轮“用工荒”涉及企业的范围正在扩大,几乎蔓延到制造业、化工产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等大部分企业。三大原因助推“用工荒”
尽管从全国范围看,“用工荒”还是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供给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近阶段,在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荒”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将伴随着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始终。
仅仅一年的时间,劳动力市场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人们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一些沿海地区面临如此严峻的用工短缺?专家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经济回暖与此前的“用工荒”形成反差,供需高峰期错位。二是求职人数同比下降,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三是中央及各地惠农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地区差异缩小使外出打工者减少。
“用工荒”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用工短缺正在倒逼沿海企业提升农民工薪资福利步伐。为了留住想回中西部地区的工人,沿海企业已经大幅追加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各项福利保障。
“用工荒”引发用工方式的思考。有关人士认为,一是要注重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群体的诉求,原有用工模式亟待创新突破。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关的综合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用工体制。据了解,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是按照属地化管理,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农民工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农民工对打工地缺乏归属感,因而流失性大。三是“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用工荒”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