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无锡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城中公园多春楼成立,从此无锡县有了中共党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沉睡千年的无锡农民苏醒了。当年,“五卅”运动波及到无锡农村,梅村人陈枕白利用小学教员的身份在白丹山一带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1926年10月,无锡地区成立了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党组织派章子文将共青团员陈枕白、傅达平转为共产党员,再发展了3位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中共甘露支部,陈枕白任支部书记。随着农村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农民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无锡地区中共党员杭果人、安友石两人参加了毛泽东、林伯渠主持的广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增强了搞农民运动的信心,他们选定到贫苦农民多、群众基础较好的锡东北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在安镇、梅村、查桥一带建立根据地。是年冬天,安友石到甘露与陈枕白联系,对农运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当时北下乡白丹山周边已有共产党员傅达平、周正祥、朱鼎宝、蔡大兴等,在他们的发动下,成立了多个农民协会。至1927年1月,无锡县有中共党员147人,各乡参加农民协会的人达2万之多,仅白丹山地区约占一半左右。3月4日,无锡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安镇三善堂正式召开,宣布成立无锡县农民协会,大会选举安友石、杭果人、周正祥等13人为县农协委员。4月上旬,白丹山地区兴起了农民斗争土豪劣绅运动,广大农民群众扬眉吐气,大快人心,似乎一下子挺直了腰杆,而土豪劣绅威风扫地,封建地主在农村千百年来的统治根基,在大革命运动中被动摇了。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党“无锡清党委员会”成立,4月14日深夜,国民党右派军警攻打县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员奋勇抵抗,10余人当场牺牲,县总工会委员长秦起等70余人被捕后惨遭杀害,接着查封县和各乡的农民协会,无锡的党团农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白丹山周边的土豪劣绅也纷纷出笼,反攻倒算,残害农会干部,安镇大地主朱枚吉勾结国民党警察、流氓,杀害了安镇农民协会负责人倪涤人、张俊。
革命处于低潮,共产党人纷纷隐蔽转入地下,中共县委机关秘密设在白丹山紫阳宗祠,县委委员严朴继续秘密开展农运活动。严朴是张泾寨门人,1926年6月在上海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无锡工作,严朴和杭果人一起,逐村地恢复农民协会,在农会中加强党的领导,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白丹山地区的农民协会大部分得到恢复,为秋收暴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这紧要关头,省委委员夏霖到无锡,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农会扩大会议上作出秋收起义的决定,并学习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与会同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决定再次动员农协会员,成立战斗小组,准备在立冬节前后举行秋收起义,无锡发动,江阴常熟响应,先取市镇,再攻县城。11月6日,县委通知各市、乡负责同志到南石园朱鼎宝家开会,汇报起义准备工作,统计各路人数,告知以手缠红布为标记,商定起义时间为11月9日。是日,无锡农民革命军在白丹山成立,杭果人任总司令,无锡县农民委员会也设在白丹山紫阳宗祠,严朴任委员长。当夜,朱鼎宝率领白丹山周边500多农会会员组成的第一路军在白丹山燃起火把,手执长矛、大刀、标枪等冲向石埭桥、秦水渠村庄,烧毁地主田契、租簿、账册等,并将地主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其余四路农民革命军约3000余人同时在安镇等地举行秋收暴动。第二天,南京调出了一个营的中央军,会同江阴、常熟的国民党军警合围追击秋收暴动队伍,终因双方武器装备悬殊,农民革命军遭到重创,起义终于失败,各路队伍返归原乡,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活动。当时,白丹山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白丹山、山不高,白丹山上红旗飘,山下出了个朱鼎宝,领导我俚打土豪。农民见了赛爹娘,地主见了当阎王。”
弹指一挥间,无锡农民秋收暴动已过去80多年,参加秋收起义的同志均已作古,留下的资料不甚明确。根据无锡市政协1981年8月30日编辑的《无锡文史资料》第三辑,时年参与发动起义的陈忱白《往事与回忆》中记载:“11月下旬,我得杭、严的回信,定于某日在白丹山朱家祠堂碰头,时间是晚上,看祠堂的朱某是交通联络员。”上面这段记载,正好证明了无锡农民秋收起义前后,县农委机关设于白丹山紫阳宗祠。同时,白丹山又处于参与起义市乡的几何中心,距公路又远,选择宗祠内作为农委机关便于隐蔽,参与暴动发动工作的中坚力量朱鼎宝、朱阿福、朱隆昌等均系白丹山紫阳朱氏后裔,在宗祠活动不易引起怀疑。经过走访,当地老农确认,白丹山紫阳宗祠就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的无锡农民委员会机关所在地。